1.课程定位 《SMT实训》是属于应用电子技术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,属于电子技术类。在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专业支持作用。先修课程《电路基础》、《电子线路》,后续课程有《智能电子开发》、《顶岗实习》等。 过企业走访调研,表面组装技术是现在电子产品自动化组装的有效途径,已广泛应用于智能仪表、工业控制、网络通信、航空航天、汽车电子、家用电器等众多领域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,使学生掌握表面组装技术的基本知识,获得表面组装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,掌握表面组装技术各主要环节的设计、调试方法及开发步骤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。为企业输送合格的设备工程师、助理工程师、生产工艺员、产品质检员、销售工程师及技术支持工程师等人才。 2.内容选取 依据相关职业能力需求以及表面组装技术生产开发过程,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核心,与企业专业一起共同商讨制定适应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,充分体现职业性需求、适用性。依据课程培养目标、SMT项目开发过程,按照任务驱动型方式进行项目设计,充分体现职业性、适用性,遵循由浅入深、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,确定了SMT生产性实训的七个流程物料检测、印刷、贴片、回流焊接、检测、返修、清洗作为实训载体。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重构,覆盖表面组装技术的全部知识点,包括SMT发展现状及前景、生产流程、主要设备、基础知识、生产物料及辅助材料、手工组装、生产线组装等。 3.内容组织 企业典型案例与大赛实例进行教学抽象,以任务实施为主导,设计了七个项目,19个任务。以技术应用为目标,摒弃先理论后举例的模式,采用任务驱动方式,以实用为目的。把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完成预先设定的任务当中,将表面组装技术基本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方法,用实现任务功能的方式去体会理解,进一步强化实际应用的主线,任务内容丰富,层次递进,实用性强。具体如下表(初稿)。 项目 工作任务 任务 项目一 来料检测 本项目是以SMT生产物料的了解作为贯穿和指引,首先介绍SMT元器件的特点及分类,然后介绍SMT元器件的识别,最后介绍SMT元器件的包装形式,以及SMT生产辅助材料的选择与管理。 1.1 SMC元器件的识别 1.2 SMD元器件的识别 1.3 SMT元器件的包装形式 1.4 SMT生产辅助材料的选择与管理 1.5 来料检测 项目二 印刷 本项目依照产线组装流程,进行手工印刷和全自动印刷机的使用方法和印刷的操作过程,最后选用企业订单项目作为项目实践训练。 2.1 手工印刷 2.2 锡膏全自动印刷 2.3 红胶印刷 2.4 生产线实训 项目三 贴片 本项目依照手工组装流程,进行手工贴片和全自动贴片机的讲解和练习,最后选用企业订单项目作为项目实践训练。 3.1 手工贴片 3.2 全自动贴片 3.3 生产线实训 项目四 焊接 本项目依照产线组装流程,讲解小型回流焊机、回流焊炉、波峰焊的使用方法,最后选用企业订单项目作为项目实践训练。 4.1 手工贴片焊接和小型台式回流焊机焊接 4.2回流焊接 4.3 波峰焊 4.4 生产线实训 项目五 检测 本项目依照产线组装流程,讲解人工目检和AOI检测等SMT线路板检测方法,最后选用企业订单项目作为项目实践训练。 5.1 人工目检 5.2 AOI检测 5.3 生产线实训 项目六 返修 本项目依照产线组装流程,讲解返修工具和不同元器件的返修方法,最后选用企业订单项目作为项目实践训练。 6.1 常用返修工具 6.2 返修技巧 6.3生产线实训 项目七 清洗 本项目依照产线组装流程,讲解清洗方法,最后选用企业订单项目作为项目实践训练。 7.1清洗 4.教学模式 实施过程以任务驱动方式,采用企业真实案例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,把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有机结合,以7个项目为载体,完全遵循表面组装技术设计步骤思想,洽谈项目、需求分析、方案设计、硬件设计、软件设计、系统安装调试、技术文档整理以及交付客户、后期维护等,进行整合对接形成明确任务、知识链接、任务实施、评价总结四步教学过程。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项目开发过程,任务就是工程项目,老师就是客户,学生小组就是开发团队,实训室就是研发部与车间。做到边学、边做、边练,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。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网络资源,改变学习方式,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,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。课前将实训任务提前公布在网上,学生在资源共享课平台开展自主学习,在课堂上更多的时间开展小组讨论、任务开展等,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和实操技能水平。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进行知识回顾复习、在线测试考核、经验交流等。 改革评价方式,采用以过程评价为主,在线测试为辅的评价模式。过程评价是对每个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,主要考核学生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实施情况、表现态度以及综合素质,在每个任务实施完成后有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综合得到。在线测试主要是在线完成必要知识测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