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汽车装配与检测》 一、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通过课程学习,培养学生从事现代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加工,汽车装配调试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,培养学生养成敬业、责任、协作等良好的职业素养,为后续顶岗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 1.素质目标 (1)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; (2)在实操项目的教学过程中,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; (3)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、新技能的学习能力; (4)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。 2.知识目标 (1)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、使用方法以及保养维护方法; (2)掌握发动机缸体机械加工生产线的生产工艺,发动机装配线的工艺流程,发动机测试、验收的方法和步骤及示功图的绘制; (3)掌握汽车变速器装配的工艺流程; (4)掌握汽车内饰装配与调试的工艺流程; (5)掌握汽车装配的技术要求、汽车总装配作业注意事项以及车装配线工艺流程及汽车装配工艺; (6)了解汽车整车试验条件、试验设备及使用方法和各种试验的评价指标及数据处理方法; (7)掌握汽车动力性能试验、燃料经济性试验、制动性能试验、操纵稳定性试验等各种试验的试验方法及试验注意事项。 3.能力目标 (1)具备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种工具以及保养维护的能力; (2)具备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、汽车总成装配,及整车装配和调试的能力; (3)具备汽车动力性能试验、燃料经济性试验、制动性能试验、操纵稳定性试验等各种试验的能力。 二、教学内容设计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设计及建议 学时分配 1 项目1汽车总装配工艺设计概述 重点:装配生产组织形式;生产节拍、装配线工位数、装配线运行速度计算;汽车总装配线工艺设计的依据和原则; 难点:生产节拍、装配线工位数、装配线运行速度计算; 1.多媒体教学; 2.实地参观企业汽车装配 4 2 项目2发动机装配工艺 重点:发动机装配顺序;发动机气门正时;气门间隙调整方法;活塞连杆组分组检测技术; 气门正时调整法; 难点:气门正时调整法 1.多媒体教学; 2.校内实训,结合企业生产。 10 3 项目3变速器装配工艺 重点:变速器装配方法;齿间间隙测量、调整;变速箱密封性检测;调整垫片选用方法; 难点:齿间间隙的测量、调整 1.多媒体教学; 2.校内实训,结合企业生产。 10 4 项目4一次内饰装配与调试 重点:线束,顶棚,风挡玻璃装调(发动机线束装配、刹车灯开关装配、左前门玻璃导轨装配等); ABS控制器装配; 难点:发动机线束装配; ABS控制器装配; 1.多媒体教学; 2.项目教学法; 3.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8 5 项目5底盘安装与调试 重点:.前后桥分装与装配;动力总成分装与装配;挡泥板、排气管装配;轴承体及助力油管装配; 难点:变速机构装配;轴承体与助力油管装配 1.多媒体教学; 2.项目教学法; 3.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10 6 项目6二次内饰装调 重点:安全气囊装配;空调高压管与冷凝器连接紧固;变速杆间隙调整;制动液加注;前后组合灯具装配; 难点:空调高压管与冷凝器连接紧固;变速杆间隙调整;制动液加注 1.多媒体教学; 2.项目教学法; 3.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10 7 项目7整车检测 重点:整车综合电气系统检测;车轮定位参数检测与调试;前照灯的检测与调试;制动与侧滑性能检测与调试;废气检测; 难点:车轮定位参数检测与调试;车轮定位参数检测与调整 1.多媒体教学; 2.项目教学法; 3.实训课程车间教学 12 合计 64 三、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:田争芳、张仲、王锐、冯加锋 授课对象: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 四、课程类型和学时学分 学时:64学时 学分:4学分 四、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。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,注意反映汽车零部件生产和整车装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。教材知识点涵盖全面,典型任务突出,描述准确、详细,紧跟行业发展,知识更新及时。 参考教材一览: 邢峰、杨平,《汽车装配与检测》,高职高专规划教材、汽车类教学改革规划教材,1(2017年3月),1(2017年3月)。 卢圣春、李元福,《汽车装配技术》。高等职业教育“十三五”创新型精品规划教材,1(2017年1月),1(2017年3月)。